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首 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名家访谈 会员信息 理论研究 作品销售 联系我们
 
中国榜书: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艺术精华
用户名: 密 码:
协会新闻
活动专题
书画新闻
邯郸市举行职工法律…
保定市榜书协会成立…
5月18日上午,阳光明媚,保....
保定市榜书协会走进…
5月8日上午,保定市榜书协会常....
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

电话:0311—87016826    

传真:0311—87026736

E-mail:lizhongwen66@126.com

  书画新闻  
“变化”是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在

时间:2014/7/21 10:02:39 浏览:781次
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   【 】   时间:2014-7-18

 

    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,没有任何其他文字像汉字一样,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。这足以显示出中国书法的强大生命力。

  那么,中国书法生命力到底来源于哪里?我认为,就是两个字:变化。没有“变”,就无法诠释“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”诸体之演进历史;没有“化”,更无法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书法魅力。

  从创作实践上看,需要变。书圣王羲之在《兰亭序》中反复出现几十次的“之”字,却无一雷同,可谓变化莫测,风致别然。思想的温度决定书法的变化。历史上一些耳熟能详的书法家,例如隋唐时期的欧阳询、颜真卿、张旭,宋代的苏东坡、黄庭坚、米芾等,无一不是在书法的风格和形式上进行着不懈的创新与变革的勇士,并坚定地走出了一条既属于时代,又融入鲜明个性的路子,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里程碑式的不朽篇章。

  从创作理念上看,需要变。考察中国书法的历程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:上下五千年,能立足于书坛的无一不是其个性风格独树一帜使然。盛唐“王书”一统天下,被视为正宗,而“张颠、素狂”一说也出现了。这一说法,说明其影响之广、特点之巨,但也说明出现之初人们对其评价的略带贬义。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,狂草书派终于确立了其在书法史上应有的地位。一度褒贬兼有的“张颠、素狂”之说不但没有了贬义,反而成为对狂草至上的评语。

     从书法家的发展上看,更需要变。康有为在书法上的求“变”思想颇具代表性。他在《原书》中说:“书法与治法势变略同,周以前为一体势,汉为一体势,魏晋至今为一体势,皆千数百年一变,后之必有变也,可以前事验之也。”也有学者认为,中国汉字诸体的形成与发展期以魏晋为分水岭,之后,中国书法风格流派的“变化”才呈百舸争流之势。

     总而言之,师古而不泥,乃书者之上品;出泥而不染,乃法家之大德。

      一般情况下,师古而不泥的创新冲动会不由自主地渐渐体现在手感、书感、情感的下意识之中。独创阶段不是一个在意识层面与以往截然分开的阶段,而是创新冲动自始至终潜隐在气质深处,千呼万唤,千锤百炼,润物细无声的阶段。书法会渗透在人的灵魂当中,书法精神会在书法家身上体现出来。书法是有灵魂的,我们看到历史上一些名帖的时候,感觉通过这些作品,能够联想到书法家所处的那个时代,联想到书法家本人的人文素养和创作状态,能够捕捉到他很活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。

  所以,我觉得书法是有生命力的。它是书法家生命的记录。如果只是模仿他的字体,而不研究他书写时的心情以及他背后人文的东西,即便你写得再像,也是肤浅和表象的,并没有走进书法家的内心,也不会找到书法的生命力之所在。

     中国书法之生生不息,其原因惟在于此。

上一条: 中国油画艺术走进保加利亚 组图
下一条: 莫高窟“数字展示中心”启用
首页 | 协会概况 | 新闻资讯 | 展览信息 | 会员信息 | 理论研究 | 作品销售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河北榜书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-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创作者或原公司所有,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告知,我们立即删除! 冀ICP备13014969号-1 冀ICP备130149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