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首 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名家访谈 会员信息 理论研究 作品销售 联系我们
 
中国榜书: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艺术精华
用户名: 密 码:
协会新闻
活动专题
书画新闻
邯郸市举行职工法律…
保定市榜书协会成立…
5月18日上午,阳光明媚,保....
保定市榜书协会走进…
5月8日上午,保定市榜书协会常....
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

电话:0311—87016826    

传真:0311—87026736

E-mail:lizhongwen66@126.com

理论研究
书法高手将写二王20余年的笔法心得传授给你

来源:网易艺术 时间:2017/10/25 14:12:50 浏览:1042次

  对书法作品的观察方式,一般分为笔法、结字、章法、墨法这几个部分,这其中,笔法又是书法技法中最难掌握,也是最神秘的部分。

  据传王献之曾隐居林中,某日一只鸟送给他一张纸,纸上共579字,内容难以辨识,王献之日日临习,方才掌握笔法的秘密。还有传说钟繇为得到韦诞手中的一卷蔡邕手书,在韦诞死后令人“盗开其墓”,才如愿看到蔡邕的笔法。

  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学书者对笔法的敬畏。

  

  笔法的定义很简单——通过控制毛笔的运动,写出符合一定要求的线条或点画。作品是静止的,我们从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无法直接观察到书写时的运动,但书写时的运动变化保存在点画的形状上,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点画形状的变化想象出书写时的动作,想象出点画内部所包含的运动变化。姜燮说:”余尝历观古之名书,无不点画振动,如见其挥运之时。“而”如见其挥运之时“,是我们学书者读帖时必须具备的能力。

  但要从静止的点画形状去感受运动,毕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感受的深度和准确性也都是问题。再加上时光流转,书写习惯的变迁,对前人杰作中笔法的感悟难上加难,时而产生诸多误解。

  

  举例来说,有人会提议写帖的人多练练碑,说可以增强笔力,其实就是一种误解。难道各经典帖中没笔力吗?帖学绕不过二王,用笔大多提着笔走,注重起、收两端的变化和线条的干净凝练,相对忽略行笔时的提按动作,已成一种审美定式。而写碑大多是按着笔走,注重线的空间排列构成,重视结构的变化,相对不太讲究起收用笔,而重视线条中段的提按,线条质感也一改帖学特点而成毛涩、朴拙、笃厚等,其实共同点都是提中有按,按中有提,中、侧锋并用。

  正如赵孟所说"用笔千古不易",强调了中锋用笔是永远不变的,侧锋用笔也是需要的,八面出锋就是笔毫四周中、侧锋随心所欲地表现。中锋用笔呈现出的线条是有生命的线,侧锋用笔呈现出的线尤如给生命体外穿上华丽的舞装。笔法的核心就是能体现生命特征的附合帖学审美的书法线条。

  而帖学中的笔法繁多,多数人的因惑主要在于使转和连笔的衔接以及中侧锋的转换,这些都要从经典帖中把这些部分分解开来作单元训练,反复练习,熟练掌握。

  

  二王体系的行草书,作为中国书法的正统一脉,帖学的典范,历朝历代不泛传承,然得其精髓又能出类者却是寥寥。当代二王书风的滥觞,是当代书法人回归传统经典的举措,这是当代人对晋人文人士大夫风韵的一种向往。

  然而时过境迁,当今学书者心存浮躁,再者二王虽为学书大路,然众人尽往这路上挤,再宽的路也会挤破,这是王羲之愿意看到的吗?当代书坛千人一面,是喜是忧?

  

特别声明: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观点。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。

上一条: 这十幅传世名画,惊艳了全世界!
下一条: 中国历代名家笔下的“竹”,风骨傲然
首页 | 协会概况 | 新闻资讯 | 展览信息 | 会员信息 | 理论研究 | 作品销售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河北榜书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术支持: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-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创作者或原公司所有,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告知,我们立即删除! 冀ICP备13014969号-1 冀ICP备13014969号-3